跳到主要內容

首頁

:::

說明:

一、國科會為推動藝術學學門領域之前瞻議題探索,及跨學門之交流與整合研究,辦理第九場次【藝術學學門前瞻/跨領域系列(2022-2024)】視訊講座,邀請美國亞美利堅大學藝術系藝術史的彭盈真副教授擔任講者,講題為「從兩極到多元:性別研究與東亞藝術史、視覺文化的對話」,期待以論壇方式激盪研究人員,開拓富有學術創意之命題或共組跨領域研究團隊,對國際前瞻學術議題進行整合性研究。
二、講者簡介:彭盈真(Ying-Chen Peng)為國立台灣大學日本語文學系學士、國立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藝術史博士。曾任職國立故宮博物院、中央研究院文哲所,並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以及荷蘭國立博物館訪問研究。自2014年起任教亞美利堅大學,2023-2024年度為上海紐約大學全球亞洲中心訪問學者。專攻近現代中國美術史,特別關注性別議題與物質文化,2021年主辦該校之第七屆女性主義藝術史研討會。主辦展覽「Empress Dowager Cixi: Selections from the Summer Palace」(Bowers Museum, 2017),並參與「Empresses of China’s Forbidden City」(Peabody Essex Museum, Freer Gallery, 2018-9)、「China’s Hidden Century」(British Museum, 2023)等展覽。出版論文散見於Nan Nu, Ars Orientalis等期刊 與論文集,專書Artful Subversion: Empress Dowager Cixi’s Image Making(2023)由耶魯大學出版社出版,探討慈禧太后如何轉借歷來帝王用藝術塑造個人形象的傳統,整合肖像、器物、書畫與建築等各種藝術形式建構並宣傳一種剛柔並濟的女君形象。即將完成的書稿Gendered Blue: A History of Women’s Jeans in Hong Kong, Taiwan and China,解析二十世紀的香港、台灣和中國視覺、物質文化中的女士牛仔褲作為美式價值觀與認同的符碼,所反映出當地社會的女權運動歷程。
三、講座內容:自從Linda Nochlin在1971年提出「為什麼歷史上沒有偉大的女性藝術家?」的大哉問,女性主義藝術史已走過了半世紀。它審視女性的藝術創作與贊助活動,打破了幾個世紀以來既定的藝術史學傳統,使文藝復興以來的女藝術家走入學界的視野,並啟發其他反思、重新定義經典的研究方法。1990年Judith Butler的《性別惑亂:女性主義與認同顛覆》批判女性主義的二元論本質,強調性別和慾望的流動性,挑戰女性主義的邊界,應運而生的是酷兒理論對陽性與陰性氣質的視覺表現及審美等研究。與此同時,Kimberle Williams Crenshaw則疾呼關注導致壓迫的各種因素,例如性向、種族,社會經濟地位,國籍,即所謂「多元交織性(intersectionality)」,進一步深化「女性」作為一個群體的複雜性,鼓舞學界對少數族裔、藍領階級女性藝術家的關注。本講座從講者任教的美國亞美利堅大學(American University)已連續主辦十三年之著名女性主義藝術史研討會出發,回顧這段學術史,並探討東亞藝術史導入女性主義和性別研究後激撞出的各種展覽與出版成果,例如皇室女贊助人、女性文人與職業畫家、殘疾藝術家、女性收藏家和大眾品味,最後展望本領域的新研究課題。
四、前揭視訊講座相關內容如下:
(一)主持人:賴毓芝副研究員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二)講座時間:113年3月26日上午9:30-12:20。
(三)報名方式:請於113年3月21日下午5:00前,至以下網站報名:https://forms.gle/Vy98dNCLuwSrVt7k8(另開視窗)


瀏覽人數 : 0000000120

瀏覽總數 : 0001314949

更新日期 : 2024/04/23